搜索
杨彦琦的头像

杨彦琦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10/15
分享
《国教民生》连载

第一百六十九章 第三部 29

"这里的景色确实很美,而气候沙滩等自然环境令人担忧。当冬天到来之时,西伯利亚的狂风,掠过坝上草原,首先侵袭的就是宣化,并且我们学校正处在这风口浪尖上。暴风雪袭来,沙雪交加,空中翻滚,路上的人们双眸难睁,无法呼吸。风雪沙土击打在脸上,痛如针扎一般。人们回到家便发现,头发里、耳朵里、鼻孔里和脖领里全是沙土。

这洋河滩上的风啊,一年四季刮不停,从春刮到冬;这洋河滩上的沙呀,一年到头刮不断,不侵耳就迷眼。"徐霞继续解释说。

"是吗,姐,看来这里的环境还得需要改进呀。"白杨搭话说。

""记得我刚来这里后的第一个植树节,我们参加学校植树造林的义务劳动,到一块荒滩沙地去栽树,刹那间,大风呼啸,天空沙土飞扬,两眼迷迷茫茫,伸手不见手掌,浑身披上尘装,我们一个个看上去都成了兵马俑似的塑像。”

"看来还是姐想得周到,为我准备了风衣,是不是担心我们路上会遇到沙尘暴吧?"白杨看上去有点张冠李戴,似是而非,实际上他是在答谢徐霞。

"你小子,挺会切题啊,越来越乖巧了!"徐霞趣味地说。

"嘿嘿,本来就是嘛。既然这里环境如此恶劣,为什么河北师院选址在这里呢?"白杨疑惑地问道。

"你有所不知,原来是这样,河北师院的前身为河北北京师范学院。"

"是吗?它原是国家级院校啊!"白杨惊叹道。

"对,1969年,按照当时“山、散、洞”的政治形势,学校从首都北京迁到宣化后,在距市区6公里的洋河滩上建起了4个院落,分别叫做院部村、数外村、文史村和家属村。住在院部村的是物理系、化学系、政教系的学生和文体系的部分学生,住在数外村的是数学系、外语系和文体系的部分学生,住在文史村的是中文系和历史系的学生,有家眷的老师们住在家属村。村与村之间相距一二公里。离学校七八里远的地方有一个农场,师生们参加劳动常到农场的稻田插秧、挠秧、割稻。家属村旁建有一座煤球厂,为师生提供生活用煤和取暖用煤。"

徐霞看来对母校深情似海,她介绍地简直比学院简介还详细,说起来不厌其烦,白杨听起来也感到津津有味,兴致勃勃,时而还好奇地穷追不舍。

"可是,学校在偏远的洋河南,周围除了沙丘、荒山、村庄,却没有一点儿城市的元素,看不到一点城市的影子,闻不到一点城市的味道呀。"

"所以,自学校从北京搬迁到宣化后,教职工一直处在人心惶惶,时刻准备调离此地的状态之中。很多教职工忍受不了这里的恶劣环境,申请调到了北京、天津等大城市,或调往石家庄等省会大都市。从1969年底到1979年底十年间,全院调出或自然减员近250人。我们中文系,当时被社会公认为师资力量最强、教学质量最好,可原有教师75人中,24名专业骨干教师都调走了,致使一些专业课教学瘫痪了。师资队伍短缺,人才流失严重,学校到了举步维艰,难以维系的地步。"

"哦,我明白了,姐,你是不是想留校辅援呀?"白杨突然意识到徐霞有这种想法。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