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彦琦的头像

杨彦琦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8/07
分享
《国教民生》连载

第三百七十章

徐霞听了女儿的分析,感觉女儿长大了,而且有了自己的价值取向了,她的内心无比欣慰,我们的国家后继有人了。

实际上,徐霞也从新闻报刊上关注过出国留学的许多报道。美国就是一个适合有点才华,又崇尚个人自由,没有信仰的人生活的国度。那些留在美国不回来也没啥,这是人家个人的事。

或许这些留美人士并不是不爱自己的祖国,绝大多数都是因为经济原因,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最终都会回来的!

科学和科学家都是有国界的,美国为什么会限制钱学森回国,为什么会限制高端技术及设备进入中国,为什么会把想回国的中国顶尖科学家暗杀,为什么会搞乱搞烂其他国家,为什么会利用恐怖分子和邪教组织滥杀无辜?

既然如此,那又是为什么中国的人才就是为美国培养的,有25000名北大清华大学生在硅谷服务?

中国当然不缺人才,孩子也一点都不比国外的孩子笨,中国每年毕业的理科生有500万之多,是美国的几十倍,但是真正尖端的理科人才却很少,看来中国的教育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

现在国内的小孩子,首先接受的教育不是开发智力的理科启蒙,而是死记硬背的英语,附庸风雅的素质教育。很多人小学到大学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但是毕业之后却不能流利沟通,上了很多素质教育补习班,却无一精通。她想,如果全国都采取白杨探索的那套英语教学法会给学生节省多大的精力与财力啊。

由于学生把精力都投入到了英语学习上,而作为现在科技基础的物理化学,却很少从小就培养孩子开始学习,为什么呢?因为物理化学太复杂,全部是公式定理,很难记忆,大部分孩子都不愿意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重文轻理”的现象。

把全部精力用于教育的徐霞对目前的中国教育一直在进行着探索:我们是不是该反思反思点什么?应该做点什么?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乡村教师的判断,竟然与国家的发展计划不约而同,她的思维和行为与国家教育发展的步伐同步。

正是在小庆悦与母亲谈论出国留学这个话题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2002年小庆悦与德国小伙托马斯·米勒喜结良缘的这一年,国家教育开始实施新课程标准,即"新课标"。它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确切地说,中国的教育从苏式教育模式开始转向了美式教育模式。

经历了解放后整个教育发展史的徐霞清楚地懂得,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都将引发学校教育的重大变革。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中国的教育主要是基于巩固国家机器,从一穷二白的困境中摆脱出来,扫清文盲半文盲状况,提高国民素质,加强道德与法制教育,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诸方面的考量。

进入80年代中国的基础教育主要是为了高校输送人才,重点培养学生适应工业经济时代的的需求,其学校教育模式的功能或价值主要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生产者和劳动者,成为生产和消费的工具。

然而,在当前的科技迅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关注,要求对教育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如果不着手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将严重影响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徐霞对自己在教育方面的坚守充满了自信,对白杨的教育教学探索充满了肯定,对女儿庆悦潜移默化受到她和白杨的思想影响,并形成了自己的主张,选择国内发展充满了期待,对祖国未来的经济繁荣,科技腾飞,军事强大,实现伟大复兴,祖国统一充满了力量。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