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同州城外王重荣大帐。王重荣正与杨复光议事,小军来报:“启禀大帅,同州朱温派信使求见。”
王重荣疑惑道:“我与朱温分属两国,他的下书与我,有何勾当?”
杨复光道:“且传进来,一探究竟。”
“传信使来见。”王重荣挥挥手道。
信使进帐,施礼道:“参见王大帅。我家大将军修书一封,命我面呈大帅。”
“书信呈上,且下去等待。”王重荣挥挥手道。
信使递上书信,躬身退出。
王重荣拆开书信,展开一看,大喜道:“好啊,朱温这家伙终于想通了。贼营中有朱温这么个外甥,要不是这家伙如今打算归顺朝廷,本帅还有通敌嫌疑。都监大人,朱温意欲归顺朝廷,请我保荐;依您之见,是否可信?”
杨复光拿过书信,看了一遍,道:“我看可信。朱温新败,失了粮草,困守同州;我们侦骑发现朱温多次派人前往长安,却一直未见长安有援军和粮草接济。可见朱温窘迫,失去了贼首黄巢的信任,粮草又已告尽,归顺大唐是明智的选择。朱温是一员猛将,他能归顺,实在是朝廷之福啊!”
“如果诈降,如何应对?”王重荣道。
“无妨,我们做好准备就是,张网以待;如果他敢诈降,我军趁机予以歼灭。可以回信,令朱温杀死黄巢派来的监军,以表诚心。”杨复光道。
“好。为表诚意,我派人送些酒肉,以进一步拉拢朱温。”王重荣兴奋道。
“可行!”杨复光点头道:“收降朱温,王节帅可算为朝廷立下大功一件。”
(朱温接到回信,诱入齐朝监军严实,把他一刀杀死,携首号令军前,即日归唐。一面再次贻书王重荣,乞他表奏僖宗,情愿悔过投诚。王重荣闻得朱温投降,喜出望外,立即代为保奏。)
2
朱温大营。朱温正在帐中与夫人小酌,部将朱珍来报:“启禀将军,军校庞师古的,闻听您挂起大唐旗号,背叛大齐,带领本部人马杀将过来;末将抵挡不住,请将军定夺。”
朱温闻言大怒,道:“庞师古如此胆大妄为,我岂能容他!取我披挂来,待我亲去会他一会。”
朱温披挂整齐,抄起碗口粗的浑铁大棍,翻身上马,领一哨人马来到营寨云嚷处,只见一员虎将手持一对生铁流星锤左冲右撞,已杀死许多兵将,正是叛将庞师古。朱温大喊一声:“众人闪开!本将军要看看哪个小子敢违抗我的将令?”
庞师古昂然道:“忠臣不事二主,庞师古誓不降唐!”
朱温大怒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纳命来!”
朱温催马抡棍,与庞师古战在一处。三招未过,朱温感到庞师古的武艺远在猛将孟绝海之上,自己万难取胜。庞师古乃是当世第八条好汉,武艺了得。朱温此时又高兴又着急。高兴的是自己手下竟有武艺如此高超的勇将,如忠心效力,何愁大事不成;着急的是,再战三合,自己性命难保。朱温奋起全力架住庞师古的双锤,心里发发狠,掩住双臂麻痛之实,故作镇静,大呼道:“庞将军且住,听某一言!”
庞师古闻言一愣神,朱温的力量实在不可小觑,况且也并未战败,何故求和?毕竟是自己的老上司,撤回双锤,且听他如何辩解反齐降唐之事。朱温道:“庞将军武艺高超,朱某甘拜下风,佩服之至,往日多有怠慢,望将军恕罪!将军忠义,朱某亦知。然故主黄巢喜怒无常,杀人如麻,占地不能有,拥民不能治,居城不能守。遣我攻伐,却听信谗言,不与粮草,置你我于绝地。如今朝廷大军云集,黄巢已陷重围,不出半年,必然败亡。我辈随他,亦会祸灭九族。不如助朝廷平之,取荣华富贵,易如反掌,化灾为福,何乐不为。大丈夫识时务者为俊杰,将军如愿遂我朱温之意,我愿与将军结为兄弟,同享荣华,共得富贵,如何?望将军三思!”
庞师古听此高论,幡然醒悟,下马叩头,愿生死相随。朱温连忙下马搀起,径直携手同入中军大帐,重新摆酒畅饮。
(很快朱温接到任命,被唐皇封为河中招讨副使,遥领汴州宣武军节度使,赐名朱全忠。半年后,黄巢果然败亡,庞师古对朱温佩服得五体投地,越发死心塌地。)
3
河中王铎大帐。王铎设宴,欢迎朱温。王铎举杯,道:“朱将军,不,朱节帅!欢迎朱节帅弃暗投明。来,大家共饮此杯!”
“谢大都统!谢谢诸位!朱某先干为敬!”朱全忠急忙站起道。
侍卫二次将美酒斟满。王铎再次举杯道:“诸位,朱节帅加入唐营,我们讨贼大军如虎添翼,讨灭反贼,指日可待。来来来,大家满饮此杯!”
王铎一饮而尽,大家开怀畅饮。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都监杨复光对朱全忠道:“朱节帅,依你之见,我们唐军现今能否与反贼决战,一举收复长安?”
大家停杯不饮,都看着朱全忠。朱全忠放下酒杯,沉思半响,欲言又止。杨复光道:“朱节帅但讲无妨。”
朱全忠为难道:“朱某刚刚归顺,我怕诸位误会。”
王铎道:“朱节帅是最了解反贼实力的人,最为真实。”
朱全忠道:“今日欢宴,朱某怕扫了大家兴致。不知诸位要听真话,还是虚言?”
杨复光道:“朱节帅也是豪爽之人,何必吞吞吐吐!实话实说,直说无妨!”
朱全忠道:“我们唐军兵不过十万,征战之将虽多,却少有武艺超群之辈。大齐反贼带甲数十万,猛将十数员。依目前的力量,唐军恐怕难以与敌抗衡。”
众人愕然,义成军节度使王处存按剑怒起道:“全忠既然归顺朝廷,怎可长贼寇志气,灭我大唐威风!”
杨复光摆摆手,示意王处存坐下,继续问朱全忠:“朱节帅,不知贼营中武艺您的有几人?”
朱全忠拱手道:“如全忠者,少说也有七八人。那齐军中尉邓天王、大将孟绝海、齐军总管葛从周尤其了得,武艺远在朱某之上,大家遇见他们一定要多加小心!”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朱节帅的话对讨贼大业极有价值。”杨复光点头道:“依朱节帅之见,我们唐军是否要聚齐与贼寇相仿的数量,方可大举进攻?”
朱全忠回道:“这倒不必。贼寇士兵虽众,虽然也很勇猛,毕竟没有章法,尤其缺少精锐的骑兵。我们唐军如果拥有一支几万人擅长骑射的骑兵,再有武艺高强的战将带领,必可挫败贼军,随后各路大军齐进,必可扫灭贼寇,收复长安。”
王铎点头道:“朱节帅言之有理。这拯救大唐的精锐和猛将现在何处?”
众人默然。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突然道:“要说精锐骑军,天下兵马莫如沙陀骑兵;要说勇猛,莫如沙陀邦主李国昌、李克用父子手下的沙陀战将。可惜他们得罪朝廷,已带骨干兵将隐居漠北。”
杨复光闻听兴奋,微笑道:“对,当年李国昌、李克用父子仅仅率领的三千沙陀精骑,屡屡大败数万庞勋叛军,立下大功,被赐予国姓。因为李克用杀死云州防御使段文楚、占领云州而得罪朝廷,遭到讨伐,远走北漠;一个小小的云州,还有代北之地,不过大唐的边角,与贼寇占据的关中、长安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我与李国昌、李克用父子曾经交厚,素知他们乃忠义之士。本都监主张,立即上奏朝廷,赦免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官复原职,命他们起兵勤王。”
王重荣附和道:“因盐货贸易,我过去也与他们父子多有接触;我愿向朝廷保荐李国昌、李克用父子!”
王铎点头道:“既然如此,事不宜迟,我们立刻联名向朝廷保奏李国昌、李克用父子。盼望沙陀大军早日前来勤王,一举扫灭贼寇!”
4
成都僖宗行宫。唐僖宗端坐龙位。文官一列闪出一员,却是武将披挂,乃是新任宰臣郑畋,奏曰:“河中讨贼诸道行营都统王铎、兵马都监杨复光并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等十六名节帅联名上奏,恳请朝廷赦免沙陀邦主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官复原职,令他们起兵勤王!”
“呈上来!”唐僖宗接过奏章,展开看了两遍,对众臣道:“众卿家,此事可否?”
大太监田令孜首先开言道:“陛下,李国昌、李克用父子擅自杀害地方大员,背叛朝廷,与反贼无二,怎能赦免?再说沙陀异族,野蛮未化,与我们汉民素有二心,此事不可!”
众臣闻听默然。郑畋忍不住力争道:“陛下,国难当头,正是用人之际。何必计较往日过错,李国昌、李克用父子一度盘踞代北、云州,不过大唐的弹丸之地,与当今贼寇占据的关中、长安相比,岂可同日而语!况且李克用当年杀死云州防御使段文楚,也是事出有因。那段文楚迂腐,不知变通,大灾之年,为了减轻百姓运输劳役,竟然减少军粮供应,顾此失彼,以致酿成兵乱。如不是李克用出头,杀了段文楚,及时稳定军心,恐怕又会造成第二次类似的庞勋兵变。庞勋兵变就起于段文楚,而是李国昌、李克用父子的沙陀骑兵冲杀在前,剿灭了庞勋乱党。可见段文楚简直是大唐的灾星,而李国昌、李克用父子正是大唐的救世之臣。这次如果启用他们的沙陀军,定会再奏凯歌。收复关中,还都长安,指日可待。”
“嗯,也有道理。”唐僖宗沉思道。
枢密使杨复恭奏道:“陛下,家兄杨复光素与李克用父子交厚,他常讲起李克用的忠义。他们父子一直以国姓为无上光荣,曾立誓效忠大唐,永保北部边陲安宁。先帝赐予他们国姓,定然大有远见!”
“好!李国昌、李克用父子现在何处?”唐僖宗问道。
郑畋回道:“他们避祸漠北,寄居鞑靼人中。”
唐僖宗大喜,便问群臣:“谁可为使,前往漠北取回克用?”
从蜀中到直北大漠,路途遥远,更兼战乱不止,此差不是易事。半响无人回应,枢密使杨复恭道:“代北监军陈景思与李国昌有旧,可下旨令其前往,调取克用人马,剿除巢贼。”
僖宗曰:“此议甚当,奈外夷与中国,语言不同,人物亦异,李克用心怀忿惧,未必便来。”
杨复恭曰:“陈景思颇通番语,且与克用有旧,陛下赦其死罪,封克用官职,令景思好言抚慰之,彼必引兵来恢复矣。”
僖宗曰:“封他何职?”
郑畋曰:“陛下先肯擢以重任,使克用得展其威武,方好举兵行事。”
僖宗曰:“朕即恢复李国昌振武节度使一职,封克用为忻代石岚破巢兵马大将军,雁门关都招讨,陈景思为监军。赐金牌五百面,玉带一条,遣两员健将,百名官军,金宝敕书,飞龙使即日前去下旨。”
“遵旨!”飞龙使领旨下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