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福林的头像

王福林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8/26
分享
《土作家》连载

第二百三十六章 德国

飞机经过9个小时的飞行,终于在卡塔尔首都多哈降落了。北京时间应该是早上9点整,而多哈却是凌晨5点,天空刚刚放亮。这个中东小国家9月初的早晨显得非常闷热,从凉爽的飞机上走下来的一瞬间,感觉就像走进了桑拿室里似的,浑身往外浸汗,人们不得不把外套赶快剥去。

卡塔尔并不在北方省赴欧考察团的考察范围之内,而是由于9月初直飞欧洲的机票紧张才不得不乘坐了卡塔尔的航班转道多哈。卡塔尔这个三面临海的半岛国家虽然小却很富裕,和许多海湾国家一样盛产石油,用石油资源给他们换取了很大的物质享受,大街上那些奔驰的小汽车都很豪华,但没有一辆是他们国家自己生产的。

因为要在卡塔尔首都多哈转机,中间有将近一天的候机时间,林陆与导游和领队商量之后,便利用这个机会参观访问了多哈的农贸市场。市场里瓜果蔬菜一应俱全,所不同的是见不到一个妇女。这个国家的妇女的义务就是在家里带孩子,做家务伺候丈夫,不到外面做事,几乎与世隔绝,即使出去买菜也要把她们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连脑袋都要包起来,只露下两张毫无表情的眼睛,麻木而呆滞。不过他们还是商场里见到过一位女士,她的穿扮却是另一个样子,西装革履,倒象中国的公务员。林陆很想上去与她交谈两句,只可惜语言不通,只好作罢。他分析象这样的女人在多哈肯定不少。考察团还参观了多哈的骆驼市场,大家在骆驼市场外与当地的市民合影。团员们兴致很高。

坐车通往波斯湾的途中,考察团员们目睹了半岛电视台的办公大楼,作家艺术家们看到它自然想起了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火,多少鲜为人知的第一报道都是从这里发布出去的,发向世界的各地。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半岛电视台不畏美国的强势而大胆地披露了那场战争的真实情况。这个机智、机敏、胆大而迅速的电视台让全世界人民尽早地看到了美国对伊拉克实施武力的全过程,它敏锐而真实的报道令世人瞩目而且钦佩。作家艺术家们望着半岛电视台的那座并不高大的办公楼不禁肃然起敬,可惜半岛电视台前面不准随便停车,否则他们要仔细地观赏它,领略它,甚至想膜拜它。

大巴把考察团拉到了波斯湾。站在湛蓝的海边,林陆浮想联翩,对岸就是伊朗,北边就是伊拉克,假如手中有一架高倍望远镜的话,他真想看一下伊拉克国土上的美国大兵在干什么?伊拉克那些为了反美而随时寻找机会进行自杀性爆炸的人们是否正开着汽车冲向美国大兵的驻地?会不会又有许多美国士兵倒在血泊中?了望伊拉克战火的那一刻,他想起了国人抗击日本侵略者那八年的悲惨岁月,从而也就更加同情伊拉克人民的反美情绪,应该说他们是深爱自己国家的。

多哈给作家艺术家们留下了很深的记忆,在海湾留影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大家在海边观赏,似乎有些流连忘返,恋恋不舍之意。

从卡塔尔首都多哈飞往德国法兰克福的飞机一直追着太阳走,把太阳降落的时间拉长了许多。

飞机从沙特阿拉伯的上空飞过,林陆探着身子往外看。他身边是画家武侯文,这位留着女式一般卷发的中年男人微微有些秃顶,沙蓬似的头发飘荡起来还满有艺术大家的风度。他不苟言谈,更不与人随便打岔,显得有几分深沉与老练,坐在机翼旁却不为中东国家的地貌与风光所动,而是歪在座位上呼呼大睡。林陆却没有一丝睡意,尽管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合眼了,精神仍然处在亢奋之中。他探过武侯文的身子俯视着地面,透过稀薄的云层可以看到沙特阿拉伯耸立的油井,烟囱冒出的白烟也一览无余,他惊奇地回头对过道对面的朋友晓黑说:“看啊!我看到油井了。”

晓黑循着林陆的声音过来观看。也许他们两个的动静太大了,惊醒了熟睡的武侯文。

林陆抱歉地说:“对不起!惊了你的梦。”

武侯文很宽厚地笑笑说:“没关系,我这人一上飞机就打磕睡。你这么喜欢看景色,那就换个位置吧,在窗口边看得更清楚。”

林陆很感激武侯文给他让了位置,说声谢谢后,他拿出相机拍了一些地面的风光,可惜洗出来之后才发现,他把机翼也拍在了相片上,地面的景色却不是那么的清楚,且有丝丝云彩的遮挡。

傍晚时分,飞机到达德国的法兰克福。要降落时,林陆从窗口望到了这座城市的全貌,这是一座花园式的城市,到处是绿树和花草,成片成片的树林中很规则地分布着柏油公路,汽车一辆接一辆像甲虫似的爬行,森林边缘就是美丽的法兰克福,独具特色的建筑群把城市装点的分外妖娆,街上除了汽车几乎不见行人。

飞机降落在法兰克福的机场上时太阳已经下山,出机场时,林陆和晓黑跟在几个团员身后接受了机场工作人员的检查,然后踏上长长的登机楼往出口处走。当他们来到出口处时却出了意外,发现有一半团员没有跟上来,其中就有导游高一山和领队俞平。秋景和林陆发现后非常着急,偌大的候机楼过道纵横交错,其余的人往哪里去了?林陆给领队俞平打手机没有打通,这就更让他担心了,一时不知去哪里找他们。焦急地等待了十几分钟后,其余的团员在领队俞平和导游高一山的带领下赶了上来,一问才知道,机场出口处的工作人员把他们截住了,说他们机票上少盖了一个印章,几经交涉才把他们放出来。领队和林陆点了点人数一个不少。林陆对导游高一山说:“先收护照再出机场。”

高一山导游点头表示同意。他马上就和俞平一起收护照。护照收齐后,高导统一交到出口处的检查官手中,然后念到谁谁往出走。这样既保证了检查官能够对照人与护照是否相符,又避免了让本人拿了护照而溜掉的危险。

出了机场后,考察团租了一辆刚好能坐62人的双层大轿车赶往法兰克福歌剧院、罗马堡广场和保尔教堂。但由于已近黄昏,人们不能尽兴,显得不太满意。

天已经黑下来,人们想在罗马堡广场拍照都拍不成。林陆就对高一山说:“今天就不要参观了,明天早上再来。”于是考察团坐车赶往宾馆。

法兰克福是德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北方省作家艺术家代表团访欧的第一站。这里是德国大诗人歌德的故乡,市中心有歌德的旧居。歌德1749年8 月28日诞生于此,一直在这里生活写作,直到1765年才离开。其房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夷为平地,1949年按原样重建,现叫“歌德之家”,供人参观。屋内家具和其它文物,因事先制订了保护措施,未遭二战的洗劫。现在厨房里仍放置着歌德母亲使用过的铜器,楼上存放被单、内衣的大橱仍保留在原处。参观歌德故居是考察团选择走访法兰克福的主要目的,歌德站着写作的高几也是当年的旧物,可惜他们不能亲眼目睹歌德大诗人曾经用过的那些东西。德国人只让你站在居室的外面观赏一下,不准你跨入其中。这给林陆留下很难补缺的遗憾。带着这些许遗憾作家艺术家们参观了罗马堡广场和圣保罗教堂。圣保罗教堂是一座罗马式建筑,很具代表性,1783年开始修建,1830年完工,历时47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样没有幸免,被炸成了平地,1948年重建。德国统一后的第一次国民会议就在此举行。世界著名歌德奖及书展选出的和平奖颁奖典礼也在此举行。此处是吸引作家艺术家们到此考察的重点对象。

北方省作家艺术家访问团在罗马广场合影留念,大家还参观了帝国大教堂。预定上午9、30半上车前往科隆,但是到了时间一数人少了一位。这让林陆大吃一惊,仔细一看他有所怀疑的人都在。那么少了谁呢?经过各座位上的同志稽查后发现少了穆明。此人是东山市一个县的文联主席。这个经常迈着细碎步伐的中年男子居然第一个走散了。林陆和导游高一山出去找,足足一个小时才将此人找回来。无形中耽搁了一个小时,车上的同志们很不耐烦。

双层大巴出发了,通往莱茵河的途中到处是满眼的绿色,郁郁葱葱,山坡上有树木也有建筑群,景色非常美。上午11点整,北方省作家艺术家访问团赶到了莱茵河畔。大家坐游船观赏了美丽动人的莱茵河。莱茵河是欧洲第三条大河,诗人拜伦,海涅、歌德在他们优美的诗篇中都以无限的深情把它称为“父亲河”。莱茵河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流经法国、德国、卢森堡、荷兰、最后流入南江,全长1320千米,其中流经德国有500千米。从科布伦茨上游到宾根这一段莱茵河,两岸重峦迭嶂,峰岩林立,植被翠绿欲滴,十分绚丽而迷人。两岸保留着许多古城堡、要塞和教堂遗址,给莱茵河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据说莱茵河两岸共有800多座城堡,它们大都建于罗马帝国的初兴时期,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难怪欧洲一些著名的文人墨客把莱茵河当作他们创作的摇篮。

望着两岸多姿多彩的风景,林陆久久地陶醉在其中。考察团的同仁们欢呼雀跃,兴致盎然。与他们同船游览风光的还有一些外国人,其中有三位金发女郎首先引起了青年作家晓黑的注意。不夸张地说她们的美丽让作家艺术家们惊叹。有一位男士陪同着她们。晓黑第一个上前与几位合影。欧洲人很文明,她们不但没有提出异意,而且很高兴,包括那位男士在内。于是作家艺术家们不少人都和他们留了影,林陆也和他们合影,只是至今不知道人家为哪国人,更不知道姓名。这不免让人感觉有些盲目,抑或有些可笑。不过回国后洗出相片一看,在莱茵河留下的那个瞬间还是值得珍藏的。

莱茵河给瑞士、德国、法国、荷兰这些国家带来了灵气。也许是上帝的恩赐吧,在这些国家的国土上你看不到裸露的土地,更看不到荒漠,无论你走到哪里,到处都是满眼的绿色和绽放的鲜花,就像走了花园似的。怪不得人们说西欧国家到处是花园式的城市,不走不知道,走了真让你惊奇而惊叹。走进我们国家北方城市的花园也不见得有这么美丽。谁知是大自然的不公还是欧洲人在刻意保护生态。总之眼前的一切让作家艺术家们目不暇接,且留连忘返。

在大家争先恐后与外国女郎合影时,坐在旁边的一位女作家嘴一噘说:“漂亮什么呀!黄头发篮眼睛,值得与她们照相吗?”

从莱茵河北上往德国第五大城市科隆行进时,公路两旁到处是欧式风格的别墅,却见不到一个人走动。据说这些别墅都是城市中上班族建造的,他们平时在上班,到星期天才开着小车拉着全家人到这里度假。这些别墅造型各异,一座和一座不一样,连座落的方位都随心所欲,每座房子就是一件艺术品,给人的感觉是在颀赏艺术,而不是看什么建筑。一路走来你绝对看不到中国那种千篇一律的建筑,也绝对不会让你产生厌倦的感觉。欧洲人崇尚艺术,他们把艺术融化进方方面面,建筑风格的艺术化更是他们追求的目标,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起,建筑艺术被他们提高到了极致。无论德国还是法国或者意大利,许多城市都保持着13世纪以前的原样。他们不去主动破坏祖宗留下来且经过艺术雕刻的城市,让后人为之惊叹。这一点我们国家是无法相比,老北京古老的四合院被拆得所剩无几,北方市的古建筑也成了凤毛麟角。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林陆认为这不是什么单纯的崇洋迷外,而是事实。诸位读者不信的话你就去欧洲走一走,或者跟随北方省文联第二次赴欧考察团出去看一看,也许对你是一种教育。

这天中午2点多,作家艺术家考察团在莱茵河畔一家中餐馆吃饭。中国人无处不在,走到哪里都有他们的身影,特别是中餐馆随处可见。老板大多是南方人,他们的曾祖父或者曾曾祖父飘洋过海来到欧洲开餐馆为生,那时他们的中餐馆并不好做,吃中餐的人也不是很多。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人大批地往外走,特别是旅游团和考察团蜂拥而至,于是他们的餐馆火爆的不得了,排队等待吃饭。由于他们是南方人,饭菜的口味本来就有些淡,再加上几辈人的交替,味道已经土不土洋不洋,但你绝对能够吃饱。在中餐馆服务的也都是中国人,据说有的是偷渡过去的,工资一月至少可以拿到400——600欧,相当于人民币5000多元,难怪许多中国人都偷偷往欧洲跑。

吃完饭之后,林陆和晓黑边说边来到大巴前,从后门上了二楼。

女作家东旭和林陆是同座。林陆刚坐到座位上,东旭就上车来了。林陆站起来让她坐到窗户前。

东旭坐下就说:“秘书长,欧洲的中餐馆也不错嘛,吃得还可以呀!”

林陆说:“是不错,来前有人担心咱们吃不好吃不饱,现在看来不必为此担心。”

东旭这个名字好记,和旭日文化公司有缘。组团时屈文武看到东旭这个名字曾经对林陆说过,整团人数东旭的名字好记,打过一次电话就不会忘记了。东旭是北方省电力报的负责人,年轻能干,写得一笔好字。她担任着考察团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工作很负责。

东旭上车就睡觉。

林陆对她说:“怪不得你这么丰满,大概是你爱睡觉的缘故吧?”

东旭笑道说:“可能是吧!”说完就闭眼睡去了。

考察团的高层大轿车直奔科隆。科隆位于威斯特法伦州的莱茵河西岸,是欧洲东西和南北交通要冲,是重要的河港。人口100万,仅次于汉堡和慕尼黑。公园、林地、湖泊和运动场的面积占市区很大比例。科隆还是举世闻名的香水产地,也是世界最早研制成功人工合成香精的地方,所以人们往往把香水称为科隆。科隆还是一年一度被称为“第五季节”狂欢节庆祝活动的中心地点,从1823年至今已有170年历史。每年庆祝活动都是从头年11月11日11时11分开始,一直延续到次年2——3月之间,在复活节前40天结束。可惜考察团来的不是时候,否则他们还能亲眼目睹狂欢节的隆重场面,那该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呀!抱着些许遗憾,林陆他们参观了德国最大的科隆教堂,也是欧洲最高的教堂之一。它以轻盈雅致而著称于世,是中世纪哥特式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教堂中央是两座与门墙连砌在一起的双尖塔,高达161米,像两把锋利的宝剑直刺蓝天。大教堂的四周林立着无数座小尖塔,中央大礼拜堂穹顶高达43、35米。堂内有排列整齐的木制席位,供人们做礼拜之用。大教堂四壁上方有总数达一万多平方米的窗户,全部装有各种颜色的玻璃,上面描绘有《圣经》人物肖像,形态各异,在阳光反射下金光闪烁,绚丽多彩。教堂的钟楼上装有5座响钟,最重的圣彼得钟重达24吨。考察团成员虽然没有幸运地听到它敲响的声音,但那雄宏而悠扬且震憾人心的钟声仿佛就在空中回荡。林陆站在大教堂的外面仰望高大雄伟的教堂,想留张影却怎么也无法将它的全景收入相机。专业摄影家秋景的相机也派不上了用场,到远处拍摄又会受到建筑物的阻挡。好在另一摄影家高凡手中有架高级的数码相机,可以随意调整,他把高大挺拔的教堂经过缩小才全部进入了相机。于是他们几个才与教堂留了一张全景式纪念照片。

林陆调侃秋景说:“你这摄影家协会的副主席兼秘书长该让位于高凡了!”

秋景哈哈一笑说:“我确实该买一架高级相机了,不过那可是好几万块钱呀!”

看看该到集合时间了,林陆赶快走进教堂寻找团员们,在木制席位的前边他找到了晓黑。

晓黑正端着相机拍照,见林陆过来就给他拍了一张照片。

林陆说:“咱们走吧,到集合时间了。”

晓黑端着相机边往前走边说:“知道了,我马上就走。”

林陆转身出来就到预约的地方寻找大巴车,可他怎么也找不见了大巴,原停车地段那里站着几位团员也在寻找大巴车。林陆正在纳闷时,导游高一山在前边远远地向他招手。原来大巴向教堂那边移动了100多米。林陆带着人们上车之后,一清点人数,少了三位,而他一直怀疑滞留的人却在,而不见了一笑、山欢和晓黑。林陆赶快下车去找,教堂和原来停车处都找过了也没有找见。与此同时导游高一山和领队俞平也下车去找,但谁也没有找见。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仍然不见晓黑等人来到。林陆有些生气了,原准备早点赶到荷兰的计划又要推迟了,观看成人秀表演怕要被耽搁。于是他再次出去找,就在此时晓黑带领着老作家一笑和山欢过来了,他们终于被导游高一山找见了。林陆拦住晓黑责怪道:“让你快点走你不听,耽误了大家一个小时,怎么弥补?”

晓黑这小子不服气,反而指责林陆说:“你们随便变动停车位置,害得我们几个乱找了好几条街也没有找到,能怪我们吗?”

林陆想想也对,假如不是导游及时向他招手,他也不知道大巴车改动了停车位置,说不定也找不着车。他之所以要在这里提这件事,是因为当时有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作家也在走散之中,而他数说晓黑时,一笑和山欢两位老作家都面无表情。他难以释怀,指责晓黑时是否也伤二位老师呢?他悔恨自己的工作方法有些简单。他们的走散真正原因确实不能怪他们。事后他想向二位老作家做解释,又觉得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或者越描越黑,想想也就干脆作罢。

晓黑这家伙从此对林陆耿耿于怀,两人时不时地打嘴仗。晓黑是个很不错的青年作家。林陆多年前在南山市第一次看到署名晓黑的小说《钱》时,就断言这小子将来错不了。时隔几年后,乡土作家一义从南山市到省城办事,在省文联与林陆相遇了。林陆约他到家里吃饭。

一义走进林陆家里时,后面跟着一位黑不溜湫的小伙子,他就是晓黑。

从那以后,他们就成为了朋友。晓黑这小子很出色,写了不少好作品,有的还被推上了银幕,电影《大树乘凉》刚刚上映。由于他的成功而被上级单位所看中,目前他已经从南山市调到了首府工作。晓黑崇拜宗教,一旦走进教堂就摆出一副虔诚的样子。考察团出国前,他随林陆和秋景以及屈文武提前一天到达北京,采购一些考察团必备的东西。晓黑建议考察团的三位负责人到雍和宫去烧柱香。不知道为什么林陆他们几位就同意了,也许是一种心理作用吧,毕竟带着60多人组成的团队,压力实在是太大了,说不定佛祖显灵,让这次出国考察顺风顺水。林陆想,真若灵验的话,应在感谢上帝的同时也应该谢一声老朋友晓黑。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