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把短剑不是中正剑,而是国军军官的制式佩剑。
按《陆军服制条例》规定:陆军官佐著军常服时,束武装带,带领章,佩短剑。
短剑因剑柄上刻有三朵梅花,亦称为“梅花剑”,代表着权力与荣誉。
陆文心接过短剑,“啪”地立正,向金蛟行了一个军礼,转身而去,这是他第一次指挥挺进支队作战。
上山口的拐弯处,是一块凹形的低地,待金蛟带着三中队上山后,他将指挥所设在上山口,命二中队埋伏于凹地两侧,集中所有的轻重机枪架设在高地上,第二大队残部藏于低地左边林子里,俟日军进入低地,抢占诛仙口。
待安排妥当,他传命下去,让四中队作溃退状,诱日军进入低地。
他胆大心细,通过计算日军第248大队的兵力,判断出这里的日军仅是一个中队,而且是一个不完整的中队,因为它一路打过来,即使独眼彪中队和螺岗中队再不济,也会抵挡一阵子。
这样,它多少有些伤亡,至少弹药有所损耗。所以,他打算来一个反埋伏,在追兵赶来之前,消灭这股日军。
然而,战场瞬息万变,就在第四中队奉令且战且退时,日军第三小队现身了,迅速地穿插过来,切断第四中队的退路。
陆文心见状,知道诱敌之计失败,急令二中队杀过去救援。山本怕第三小队被歼,指挥阵地上的日军,跃出战壕,杀了过来。
残月如钩,驱不走黎明前的黑暗,因怕伤了自己人,双方都不敢开枪。于是,一场惨烈的白刃战在谷地展开了,直杀得星星都不敢窥视。
挺进支队二中队和四中队,人数差不多是日军两倍,虽然在刺杀技术上不如日军,可谷地狭窄,有利于挺进支队群殴,两个打一个,怎么打也不会吃亏。
乘着混乱的机会,陆文心率第二大队绕过谷地,一番猛攻猛打,夺占了诛仙口,然后,留下机枪手和一个班把守隘口,其余人马随他加入战团。
一下子加入近百多个精壮的汉子,立即改变了战场上胶着状态,胜负立判。
山本后悔得肠子都青了,为了拯救一个小队,反而搭上了两个小队,还丢失了诛仙口。如果厮杀下去,必是全军覆灭。他慌了,忙叫随从掷出几个烟雾弹,随之下达撤往螺岗岭的命令。
浓烟滚滚,霎时弥漫了整个谷地,仿佛是一座阴云惨雾下的地狱,日军如同逃出来的恶鬼,一个劲儿地窜入山林里逃命。
川军出征抗战前,官兵学过一些简单的日语,陆文心听到鬼子叽里呱啦的嚷嚷,知道日军往山上撤了,遂命令部队上山,抢占制高点,以便控制此道,接应后面的一中队和搜索队。
山本想不到这支国军如此强悍,死缠烂斗,知道败局已定,在挺进支队的追杀下,他只好带着残部,蹿林越山,从南向岭北而逃。
天边已经亮起了鱼肚白,却不见一中队回来,后面也没有追兵,陆文心知道一中队凶多吉少,不再等待了,命部下埋葬了阵亡的八十多个兄弟,然后带着部队上路。
挺进支队在雷州半岛口碑虽然很差,属于反动民团性质,但不乏有热血之士,如果说诛仙口一战,在某种程度上,扭转了人们对挺进支队的看法,那么,一中队的阻击战,足以在半岛的抗战史上写下悲壮的一笔。
金蛟当遂溪县民团大队长时,孙尚武已是一名小队长,因无人提携,混了十余年才当上中队长。日军进犯遂溪时,协同保安四团第一大队作战的民团,也遭到了日军的报复,伤亡过大,余部被迫解散。
孙尚武并没有被日寇的武力所吓倒,秉承着爷爷抗法的精神,带着十多个兄弟潜入螺岗岭,开展抗日活动,不足三个月,队伍发展到一百多人。在日伪军的围剿下,缺少枪支弹药、粮食药品等,日子过得相当艰难。
就在进退维难的时候,他收到金蛟一封亲笔信,得知老上司放弃大亨的身份,回牛乸岭招兵买马,誓师抗日。他看后,十分感动,当即响应,带着部队上了牛乸岭。
金蛟对这支有民团班底的队伍颇是重视,编为自卫团第一中队。自卫团改编为雷州抗日挺进支队后,第一中队编入直属大队,成为他的御林军。
直属大队属于挺进支队司令部直接指挥的部队,金蛟任挺进支队司令兼直属大队大队长,副大队长一职由孙尚武担任,兼第一中队长。金蛟被重庆国民政府任命为遂溪县县长兼挺进支队司令后,孙尚武实际上代理了大队长一职,是金蛟手下第一员大将。
论军事才能,他比不上陆文心,若论勇猛,他不如独眼彪等人,但他有一个优点,则是对自己的主帅忠心不二,唯马首是瞻。
为官之道,都是遵循着“重用奴才,不用英才”的潜规则,孙尚武是自己的老部下,愿意为自己效忠,金蛟当然是满心欢喜。所以,在武器配置上,第一中队自然比其他中队优渥得多,不然,也不叫第一中队了。
今夜突围,金蛟命第一中队断后,并非是把孙尚武当一枚弃子,而是出于无奈,因为搜索队已经踏响了敌人的雷线,这就意味着敌我双方都暴露了,如此,日军不甘心鱼儿脱钩而去,会紧追不放的。
若是陆文心分析得不错,那么这里就埋伏着两个日军大队。虽然说这一带古木参天,沟壑纵横,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日军的气焰,但双方力量对比,自己显得大薄弱了,何况后面还有追兵。倘若西撤的路上还遇上伏兵,可以想象,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险象环生,必须有一员横刀立马的大将断后,阻敌于此,这样,大部队才有时间应对前面可能出现的危机。
生死在于一念之间,为了生存,金蛟只能象壁虎一样断尾脱身而去,这个时候,他想到的就是孙尚武,因为只有第一中队才能堪负此重任。
孙尚武当然知道,敌方十倍于我,断后即意味着付出沉重的代价,或许无一生还。
然而,为了掩护主帅和大部队能够逃出生路,他还是无条件地执行命令。
第一中队是挺进支队中最精锐的部队,兵力相当于日军一个中队,国军一个半连,拥有一个机枪小队,下辖三个班,每班配有一挺重机枪和两挺轻机枪;三个步兵小队,每班配有轻机枪一挺,冲锋枪两支,中正步枪十支。另外,还有一个中队所属炮班,配有一门迫击炮,两个掷弹筒。
这样的火力配置,说出来连日军都不敢相信,其实这并不奇怪,国军提供,军统支援,还有金蛟,在广州湾以走私军火贩卖毒品起家,门路有的是,只要有足够的金钱,配上飞机坦克都不是问题。
只可惜,金蛟不舍得下血本,仅是装备了第一中队和第三中队,其他中队虽说按国军标配,可在这两个中队面前,简直是叫化子。
拥有优良的武器,不等于一个部队具有较强的战斗力,诸如国军的武器并不比日军差,却是屡战屡败。和国军相比,挺进支队就显得更是糟糕了,充其量仅是一支地方武装。
相对而言,第一中队和第三中队还有一定的实力,除了武装到牙齿,更重要的是有较好的班底和有懂军事的主官。
孙尚武虽然不是从军校毕业出来的军官,但他在民团里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加上他是本地人,对这一带的地形了如指掌。所以说,这一次打阻击战,他还是有多少信心的。
授命于危难之时,他不是马谡,占山以求势如破竹,也不是王平,据道似螳臂挡车,而是以山路两侧的树木和沟壑为掩体,层层阻击,
日军打仗虽然强悍而凶残,但大部队于山林里作战,迂回空间小,难以展开队形,数次进攻受阻后,只好启动了强大的火力系统。
为了减少伤亡,夜里作战,火力覆盖是一种最有效的摧毁方式。
步枪、机枪、掷弹筒、迫击炮,山炮,一齐喧叫起来。抱来粗的大树,随着炮弹的爆炸声不断地倒下去,一些沟壑也被炮火夷为平地。
第一中队火力并不弱,可在日军强大的火力压制下,居然没有还手之力。
幸好,孙尚武有先见之明,将部队分为六个梯队,两个班为一个梯队,第一梯队若是顶不住了,就撤下来列入预备队,由第二梯队阻击,如此依次上阵,最后,预备队又被编为若干个梯队,循环不息,这样,既能节省弹药,又能在最大程度上保存自己的实力。
这种战术就是兵家所说的添油战术,为进攻一方经常使用,在兵力无法展开的情形下,只能一点点地源源不断地投入兵力,直到打赢为止。
在防御战中,添油战术为兵家所禁忌,因为兵力一分散,没有打击力,容易被敌人乘虚而入,夺占了自己的阵地。
孙尚武不是什么兵家,更是不懂得什么添油战术,只是凭借着实战经验和复杂而有利的地形,进行有效地阻击敌人,为大部队的突围争取时间。
这个方法果然管用,虽然不能阻住日军前进的步伐,可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死亡的代价,显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