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又是山花烂漫时的头像

又是山花烂漫时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12/14
分享
《红土》连载

第八十九章 罗塘秘密谈判

       迫使陈济棠最后向红军妥协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和德国驻华代表签定了一项秘密的协议,德国在粤建兵工厂、造船厂、修铁路等,用德国雄厚的工业技术力量助力广东的发展,总价值2亿马克。而陈济棠的支付方式,则是从苏区购买而来的钨砂为抵押。

       顾祝同的北路军、蒋鼎文的东路军、何键的西路军正在一步步地压缩,向瑞金推进,此时,陈济棠已经嗅到危险即将来临的气息,

       时间到了9月底,陈济棠把一封密函交给黄金叶,并反复叮嘱:“途中千万小心,人在信在,不可有丝毫闪失。信一定要当面交给周恩来,速去速回。”

       黄金叶仍是按原来的化名李君,从严应鱼旅的辖区寻乌县进入苏区,在李克农的亲自陪同下,面见周恩来、朱德,呈上陈济棠的密函。

       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时就认识黄金叶,自然不怀疑陈济棠欲和红军暗中修好的诚意。

       当他正在为联系陈济棠而绞尽脑汁的时候,想不到对方主动派来了秘密特使,而且这个特使还是自己的特工。

       世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周恩来耐心地说服了博古,由朱德复信陈济棠,然后,双方约定会晤的时间、地址。

       红军代表是何长工和潘汉年,何长工是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粤赣省委常委。

       因为粤赣军区是与粤军最近的红军防区,其最高军事长官何长工自然是与粤军谈判的最佳人选。潘汉年时任中共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负责拟就谈判内容。

       1934年10月6日,潘汉年、何长工脱下军装,换上西服,戴上墨镜和草帽。在暮霭沉沉的黄昏,赶到了约定会合地点——江西省会昌县白埠镇。

       考虑到这次接触的敏感性及风险性,陈济棠将谈判地点选在自己心腹严应鱼的辖区,并派出自己的警卫连,偕同严应鱼的特务连,由黄金叶为指挥官,担仼护送红军代表和警戒会场的特殊任务,凡是强行阻拦或行迹可疑者,格杀勿论。

       在黄金叶和特务连长严直的护卫下,潘汉年、何长工坐上粤军派来的轿子,一路跋涉,通行无阻。 10月8日,抵达谈判地点——江西省寻乌县罗塘乡。

       位于寻乌县东北部的罗塘乡,南高北低,重峦叠嶂,森林茂密,乡内有条长约27公里的罗塘河。在临罗塘河岸的一块狭小平地建有一栋两层小楼,这就是严应鱼的旅部。

       严应鱼是陈济棠的独1师2旅少将旅长,长驻防于赣、粤、闽边(即寻乌、平远、武平三县的交界地方),旅部则设在武平。

       今年七八月间,奉陈济棠的命令,严应鱼率第4团(团长李恒中)、第5团(团长陈绍武)、第6团(团长伍汉屏)从福建武平移防至江西寻乌,择其要点掘壕、建堡、修路,构筑阵地。

       为了保密起见,双方代表同住于旅部,红军代表住在楼上,粤方代表住在楼下。谈判期间,整个罗塘乡都划入警戒区,非驻防部队不得进入,旅部周围,戒备森严,闲杂人员不准进入禁区,连严应鱼和旅部人员也不能进入这座小楼。

       粤方原拟杨幼敏、黄质文、黄任寰为代表,后陈济棠考虑到军事主官不适合于谈判,改由参谋长杨幼敏为全权代表。

       韩宗盛本是严应鱼旅的参谋长兼军法处长,因朱德在给黄质文师长的信里提到他,陈济棠就让他当杨幼敏的副手,负责接待和保卫工作。

       这次破冰之旅,虽然双方都是怀着最大的诚意启动了谈判的程序,但具体到实际的操作细节上仍然有着很多的分歧。

       因为博古等人以为粤军惧怕红军,不仅要陈济棠让路,而且还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附加条件。诸如让陈济棠释放被捕的共产党人,还要在广东武装人民群众等。

       陈济棠是独霸广东的一方诸侯,

如果象博古等人的想象中那么软弱无能,不堪一击,红军早就占领广东了。

       确切地说,陈济棠兵强马壮,三军凶悍,就算打不赢红军,守住粤境还是有把握的。若是说惧怕,他是怕在旁待观蚌鹬之争的渔翁,之所以向红军谋求妥协之策,是因为他识破了蒋介石精心策划的“一石两鸟”之阴谋。

       这一点,经常和粤军打交道的何长工非常清楚,但中央和红军的权力掌握在博古和李德的手中,如果没有得到他们的指令,原则上不能对谈判条件做出让步,否则会受到国家保卫局严厉的问责。

       毫无疑问地,博古的附加条件成了分歧管控的拦路虎,使谈判的进度显得十分艰难,历经三天三夜,仍是没有达成最终的协议。何长工和潘汉年有些坐不住了,假如谈判破裂,红军就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出于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何长江和潘汉年不顾自己的安危,果断地放弃粤方不可能接受的那些政治条款,和粤方达成了五项在经济与军事上的协议:“就地停战,取消敌对局面;互通情报;解除封锁;互相通商,必要时红军可在陈的防区设后方,建立医院;必要时可以互相借道,红军有行动事先告诉陈部,陈部撤离20华里。”

       前4项根本无关紧要,最主要的是第5项协议。刚签下协议,何长工就接到了周恩来用密语发来的电报:“长工,你喂的鸽子飞了。”

      因为电报是通过粤军的电台接收的,杨幼敏极其敏感,试探性地问:“你们是不是要远走高飞了?”

       其实,他猜对了,这份电报是周恩来和何长工事先约好的,意思是中央红军已经决定战略大转移,暗示何长工趁着这个机会,要求粤方按协议上的条款,为红军让出一条从粤赣边折入湘南的通道。

       何长工心领神会,当场掩饰,应道:“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这是说谈判成功了,和平鸽上天了。”

       协议墨迹未干,红军随后借道,虽然谈判之前,粤方高层对红军突围的时间与方向都做出了精准的判断,但这事毕竟来得有点突然,杨幼敏还是感到吃惊,无从应对,只好请示陈济棠。

       此时,陈济棠的神经绷得紧紧的,一直关注着谈判的事儿。事实上,他比何长工还焦虑,倘若双方谈崩了,自己面对着的将是十万红军雄狮,还有蒋介石的几十万恶狼。

       他知道,假如不给红军让道,红军无路可走,只能拼死地杀入广东,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别无选择,不让也得让,对他而言,红军远走高飞,是他日夜祈祷的福音。这样,红军牵着中央军的鼻子走,把战火引向别的地方,让蒋介石焦头烂额,疲于应对。而自己则乘虚而入,以武力占据赣南,掠夺那里的钨矿资源。

       真是越想越美,所以,他不但同意给红军让道,还密令黄任寰和严应鱼拨出十万发弹药及一批食盐、药品,由黄金叶带着警卫连押运,连同红军代表,一起护送到苏区。

       国民党的主力部队距离瑞金仅剩几天的路程了,周恩来捧着何长工的笔记本,双手止不住地颤抖,这份不能官宣的秘密协议,承载着中国的前途与命运,八万红军健儿,踏上了“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悲壮的长征之路。

       此前,红军高层并没有打算突围,幻想以血肉之躯,构筑苏区防线,巩固红色政权。后来,形势每况愈下,无法粉碎国民党第五次围剿,危急关头,才做出了战略大转移的决定,由于时间过于仓促,导致在方向和规模上产生了较大分歧。

       最后意见趋于统一,调整了军事部署,由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作为中央纵队左右两翼前卫,负责开路;红八军团和红九军团在中央纵队两侧护卫;红五军团则断后。

       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坚持,中央两个纵队携带了大量的办公设备和器材,几乎将瑞金能够带走的物品全部携带上路,致使红军主力部队行军缓慢,陷入被动挨打的状态。

       1934年10月8日起,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和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分别从原驻地兴国、宁都、石城、长汀和瑞金陆续撤离,转移到于都的段屋、车溪、罗坳和县城,集结休整,补充武器弹药、兵员、粮食等。

      作为红军战略大转移第一渡的于都河,宽600余米,水深流急,共有八个渡口,河面无桥梁,红军要渡河就必须架设浮桥。

       经过4个通宵的奋战,军民联手在茫茫的于都河上架起了5座浮桥。

       10月16日,中革军委、红军总司令部和中央政府所属机关与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共86000余人,分别从梓山的山峰坝、花桥、县城的东门、南门、西门、罗坳孟口、鲤鱼、中埠、三门和渔翁埠等渡口出发。

       贡水河畔,秋风瑟瑟,于都百姓闻讯,纷纷赶来江边为红军送别。

       最后一碗米送给红军当军粮,最后一尺布送给红军当军装,父送子上阵,妻送夫出征。一声声叮咛,一行行热泪,勾勒出一幅令人动容的画面。

       高亢雄壮的唢呐声,似是道出苏区人民对红军一万个不舍,也似是为出征的勇士们助威,缭绕着战旗一路西去。有的歌手还唱起客家山歌送别红军,歌声荡气回肠,曲调委婉,充满着留恋与期盼。

       在苏区人民依依惜别中,中央红军跨过于都河,开始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