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又是山花烂漫时的头像

又是山花烂漫时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6/22
分享
《红土》连载

第一百三十一章 碧血千秋

       历史不会忘记,中共南路党组织的恢复以及革命力量得到迅速地发展壮大,张炎将军功不可没。1958年1月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签署,追认张炎将军为革命烈士。

       张炎,字光中,出生在越南海防市,后随父亲张河珍迁回祖籍广东省吴川塘缀镇樟山村,家境贫寒,在村中仅读过私熟两三年,旋即到广州湾赤坎一家茶馆当小伙计。

       父亲死后,他投奔堂兄张世德,在其手下当勤务兵。不久,被堂兄送到教导队学习,结业后当班长。

       1925年他在陈济棠的第11师任特务长,东征陈炯明,南征邓本殷,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被提拔为排长、连长。

       翌年8月,他调入第10师,随堂兄张世德(第三营长)参加北伐,攻夺武昌城,配合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贺胜桥,入武汉,大败刘玉春部。继而东下克九江、南昌,三败江西军阀孙传芳,回师武汉。

       1927年,他随军北上,在河南颖川大败奉军,当上营长。

       8月1日,他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奉命南下广东,抵达进贤时,他跟随师长蔡廷锴脱离起义队伍,入福建河口转福州。

       1931年11月下旬,十九路军调戍京沪,挑选六千精兵,组建“西南国民义勇军”两个独立旅,蔡延锴为总指挥,翁照垣、张炎分别任两独立旅旅长,准备开赴东北抗日,后因淞沪之战在即,加上蒋介石阻挠,北上之行搁浅。

       1932年1月28日,日军的先遣部队海军陆战队登陆上海,十九路军进行抵抗,“一二八事变”也称“一二八淞沪抗战”正式打响。

       第二天,蒋光鼐、蔡廷锴、戴戟联名向全国发出誓死抗日的通电。

       2月4日,日军向十九路军驻防的闸北,八字桥等地发起了第一总攻,以失败告终,主帅盐泽幸一被撤职,调回本土。

       第二任主帅是第三舰队司令官野村吉三郎中将。

       2月11日,日军再次向十九路军防线发起猛攻,战斗异常激烈,双方爆发了多次白刃战。61师代理师长兼122旅旅长张炎率部夜袭了日军的一个陆军大队,让野村的几路包抄计划宣告失败。

       13日凌晨,日军3000余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搭起浮桥,向蕴藻浜发起攻击。

       张炎率部和日军展开肉搏战,团长、团副以下六七百人或死或伤,但他们视死如归,使日军付出沉重的代价。

       战至下午5时,60余名官兵将炸药捆扎于胸部和四肢,以煤油淋湿衣裤,潜入敌阵,以自杀的方式和敌人同归于尽,霎那间,爆炸声四起,日军吓破了胆,阵脚大乱,张炎趁机率队发起反攻,战至入夜10时,在纪家桥全歼日寇王牌军“久留米”师团主力混成旅的过河部队一千多人。

       日军进攻失败后,植田谦吉带领一个师团的兵力增援上海并取代野村成为第三主帅。

       18日,植田骄横地对十九路军发出最后通牒,说了一大堆就是让中国军队撤离,蔡廷锴一怒之下,下令前线部队将阎锡山送来的六百发炮弹全部倾泻在日军的阵地上,作为对侵略者所谓“最后通牒”的回应。

       20日早上,植田采取中间突破,两翼卷击的战法,发起全线进攻,十九路军死战不退,日军渐渐不支,从当初的全线进攻到重点进攻再到最后的被迫中止进攻。

       2月22日,日军动用了飞机、大炮、坦克,向第十九路军阵地发起了一轮又一轮进攻,几十吨炮弹倾泻在阵地上,爆炸掀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张部伤亡惨重,将士们的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在工事上。

       血战三天,张炎得知庙行阵地失守,率领122旅增援,孙兰泉团1500多人,以伤亡过千的代价,在友军的配合下,夺回庙行阵地。

       这一战,孙兰泉团尚能列队的仅有350多人,足见庙行阵地争夺之战的惨烈,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猛士悲歌唱大风,在淞沪之战中,涌现了无数抗日敢死之士,中国平民司机将满载着日军军火的货车开入黄浦江,和敌人同归于尽。敢死队潜水炸坏日舰“出云号”……

       中国军民勇赴国难,视死如归的壮举,使日本大本营大为震惊,遂遣白川义则带领两个师团的兵力增援上海,接替植田,成为第四任主帅。

       白川汲取前几任失败的教训,采取了中路佯攻,主攻左侧太仓浏河边防薄弱区,海陆空立体作战,发出强大的攻势,攻占了浏河。

       为避免腹背受敌,十九路军被迫退守第二防线,日本占领上海后实力大损,不得不迎合蒋介石求和心理,谈判最后结果还是维持“一二八事变”之前的原状。

       国民政府与日军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后,十九路军被蒋介石调到福建围剿红军,从此,这支抗日雄师开始走上了一条土崩瓦解之路。

       张炎一战成名,受到了国人的拥戴,也受到蒋介石的赏识,任命他为79师师长。不久,又让他当上自己嫡系部队国民党独立49师中将师长。

       1933年11月20日,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迋锴等人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宣布联共、反蒋、抗日。

       1933年12月底,蒋介石调派十多万海陆空部队,分别由蒋鼎文,张治中,卫立煌统领,兵分三路,南下福建平叛。

       除了采取军事行动,蒋介石还派大批特务入闽,从内部渗透,收买十九路军高级将领。这一策略,是他致胜的法宝,屡试不爽。三年后,他又祭出此招,不血兵刃地解决了“两广事变”。

       大军压境,十九路军高级将领经不住地位和金钱的诱惑,不战而降,投靠了蒋介石。仅53天,十九路军一部分被打散,一部分被蒋介石和陈济棠收编,这支曾经逐鹿中原血战淞沪的铁军就这样黯然地退出了政治舞台。

       被称为第十九路军“三巨头”的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兵败下野,出走港岛,成为政坛闲人。他们麾下的战将,除了范汉杰和区寿年日后时来运转执掌兵权外,其余的人意味着自己的军事生涯随着十九路军的番号被蒋介石取消而结束。

       收编的部队虽然保留了师级建制,但连级以上的军官全部换上从黄埔军校出来的天子门生,士兵也被分散到不同的部队。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淞沪之战后,十九路军没有任何一次出色的表现。打垮他们的,居然是和他们一起在淞沪血战日寇的第五军,还有在红军手下屡战屡败的蒋鼎文。

       其实,真正打败自己的敌人就是自己,十九路军五大军长,除了蔡廷锴的外甥区寿年抵抗外,沈光汉、毛寿维、张炎、谭启秀等高级将领都被蒋介石暗中收买了。

       在福建事变中,张炎出任福建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第四军军长。眼看事态严重,战况日趋不利,毛维寿撵走蔡廷锴,决定接受蒋军收编,张炎从扩展个人势力的角度考虑,站在毛维寿一边,并在泉州会议上劝说其他三个军长降蒋。

       然而,他们的投降不仅没有换来高官厚禄,反而被蒋介石一一解除了兵权,踢出局外。出于对国民党政府的极端不满,一部分将领选择了和共产党合作,张炎就是其中的一个。

       事后,蒋介石虽然封张炎为第七路军副总指挥,但内行人一看就知,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衔,对此张炎愤懑于胸,拒不受职,选择出国考察。

       1938年2月,时任国民党中央军委会中将参议的张炎毅然回广东,在吴川县梅菉成立第十一区统率委员会,提出“抗战利益高于一切”和“保家卫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等口号,变卖家产,筹集抗日经费,和早期中共党员彭中英、陈信材等人合作,在南路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同年10月,张炎出任广东省第十一区游击司令,司令部设在高州观音山。其实,这是国民党政府给他的一个空衔,手下没有几支枪,也没有几个人,一个空杆司令而己。

       势单力薄,他深感到自己力量不足,亲自往香港和廖承志联系,应他的要求,中共广东省东南特委派出一批干部到高州,帮助他开展抗日工作。

       翌年3月,张炎担任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驻茂名县,辖茂名、信宜、电白、化县、吴川、廉江、阳江、阳春八县和梅菉管理局。5月兼任第四战区南路特别守备司令部副司令。

       在此期间,他接受共产党人的建议,为了培养战时青年干部,加强地方抗日力量,他组建了一支将近一千人的学生队,并亲自任总队长。

      学生队以“抗大”为榜样,学习政治理论与军事常识。由总部发给学员枪支、被服,供给伙食,还每月发给2元生活津贴。

       大革命失败后,和中共南路党组织失去联系的一些中共党员相继进入了张炎的司令部,成为张炎的重要助手。他们在学生队里发展了一百多名党员,各个中队建立了党支部,使学生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基本上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

       1939年冬,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在省党部的压力下,张炎不得不解散学生队。不久,他释放共产党员周崇和、文允武,遭到政敌弹劾,被迫辞职,避居香港,后去广西投靠李济深和陈铭枢。

       组建不够一年的学生队虽然被国民党顽固派解散了,但它培养了一大批军事干部和革命骨干,对于恢复中共南路地方组织,为南路的抗日运动乃至后来的解放战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