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汉强和冯增敏等人是否叛变?从一个细节就可以知道,倘若她们泄露了冯白驹、符明经等人还留在母瑞山的机密,那么,陈汉光就会将母瑞山翻了个底朝天。
当时他的旅部驻在大路墟,岂能容忍琼崖共产党最高领导人藏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事实证明,这些铿锵玫瑰没有在敌人的利诱和酷刑下低头,说出这个足以改写琼崖革命历史的机密。
不过,叛变革命的人还是有的,苗族首领朱日明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投靠陈汉光后,率领部分苗民,牵着两百多条狼狗,配合粤军搜山。
母瑞山山深林密,岩洞石缝等可以藏人,但躲不过猎狗的嗅觉,很多红军战士死伤于狼狗的獠牙利爪之下。
冯白驹等人为了躲过狼狗和敌人的追踪,只能今天住在这个山洞,明天换住另一个山洞。白天睡觉,夜里行军,没有灯,就捉萤火虫照明,把藤蔓系为一串相互牵着,一个挨着一个摸索前进。走过的路,后面的人还要抹平脚印和痕迹,避免被敌人搜山时发现。
时值秋冬季节,风雨交加,寒风刺骨,他们在山洞里冷得睡不着,只好烧火取暖,把野芭蕉叶放在火上烤热当席子睡,当被子盖。
若是没有山洞藏身,就在深山里伐木割草,盖起茅草屋遮风挡雨。
怎奈深秋琼崖台风多,风雨大。每当刮台风时,疾风夹着暴雨,像怒海狂涛一般。有的树被连根拔起,栖身的茅草屋也被刮得无影无踪,他们紧紧地抱在一起,挺立在狂风暴雨之中。
当时上山时,每个人身上都只穿着单衣,在不断转移的途中,早就被树枝荆条划破,经过风吹雨淋日晒,残破不堪,实在是没办法再穿下去了,就用藤条把芭蕉叶、枝叶、树皮结串起来,穿在身上取暖遮羞。
“男同志披着树皮像古代骑士的盔甲,女同志穿起了名副其实的‘百叶裙’。大家走动起来,又笨重又唰唰地响,好像是一群穿山甲。”
冯白驹这句话既幽默又形象,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的同时,也挟杂着辛酸与无奈。
由于经常走山路,草鞋烂掉了,不少红军战士光着脚丫子,脚底都磨出了血泡。
最严重的问题是饥饿难忍,百多人几个月没吃过一顿饱饭,天天挖野菜充饥。蒲公英、野茼蒿、鹿舌菜、篓叶、番薯藤、芭蕉心、山果、山薯等成了主食。
母瑞山是一座福山,野菜山果繁多得连名字都说不出来,可以说是采之不尽,取之不竭。琼崖红军之所以两次能够在这里生存下来,靠的就是大自然丰厚的馈赠。
被冯白驹风趣地称为“革命菜”的野菜,名称是野茼蒿,生命力旺盛,漫山遍野,随手可摘。
它的形状很像蚕豆苗,半尺之高,茎脆叶嫩,吃起来虽然有点苦涩,但比其他野菜好吃得多,深受红军喜欢。
没有盐,没有油,野茼蒿性凉,天天吃餐餐吃,吃得多了,不少战士患上了痢疾、夜盲症等疾病。
在棺材沟和马鞍岭西北的一棵大榕树下,一些红军战士抵不住饥寒交迫,坐下休息后就再也不能站起来,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岭岩、棺材沟、塘村岭、梅村园一带的深山里埋葬着许多红军战士的尸体。他们不是被敌人搜山杀害,而是被饥饿和病魔夺走了生命。
对红军具有生命威胁的除了饥寒和病魔,还有蚂蟥、蛇虫、猛兽等。
在此期间,冯白驹曾经派过四批小分队下山,均是杳无音讯,最后仅剩下冯白驹、符明经、王业熹、刘天佑(红军司务长)4名干部和王惠周(冯白驹妻子)、李月凤(炊事员)2名女同志,以及环忠、吴光、林天贵、林天德、林茂松等26个红军战士。
1933年1月23日晚,也即是农历腊月廿八,人们准备过年了,冯白驹等人乘着敌人防守松懈的机会,向澄迈县第二区西海乡新兴地区转移,除夕之夜到达李月凤的村庄。
李月凤进村探看虚实,不幸被敌人逮捕并杀害,冯白驹知无法突围,率部连夜重返母瑞山。
4月3日前后的一天傍晚,冯白驹等人向母瑞山北面的群山村方向突围。
围山八个多月了,国民党军队和当地反动武装连日没有发现红军的形迹,认为山里的红军在这种恶劣的天气和生存环境下,应死得差不多了,即使有个别的活着,也没有气力下山。所以,到了晚饭时间,哨兵都会离岗归队吃饭。
真是天佑琼崖红军,就是这么一点时间的空隙,冯白驹等人穿过封锁线,潜至金鸡岭。
5日拂晓,冯白驹等人到达定城塔岭地区的见龙塔。当时恰逢清明节,当地群众在见龙塔附近扫墓。为了不暴露自己,他们躲在塔里歇息,夜幕降临后才敢上路。
他们的身体太虚弱了,在崎岖的山路上走走歇歇,互相搀扶着,饿了,在山地里找些番薯之类能下肚的东西,渴了,就喝山沟里的水。
经过三天三夜的昼伏夜行,历尽艰难,冯白驹等人终于回到琼山县大山乡长泰村,结束了风餐露宿茹毛饮血担惊受怕的“野人”生活。
拨得云开见明月,五年后,也即是1938年12月5日清晨,云龙墟一片沸腾,琼崖工农红军改编暨誓师抗日大会在这里举行。
国民党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宣布任命后,和冯白驹握手言和,全场顿时掌声如雷,爆竹齐鸣。
从这一天起,琼崖工农红军正式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下辖3个中队和一个特务中队,共300多人,队长冯白驹,队附马白山、刘振汉(国民党指派)。
这次改编,是琼崖抗日游击队的一个转折点。
后来,随着独立队不断发展壮大,余汉谋等粤军高官悔青了肠子,假如当初让这支部队渡海北上抗日,也许就没有琼崖纵队的存在。
1949年粤军退守琼崖,陈济棠就这件事讥嘲余汉谋鸡肠鼠肚般的算计,反而帮了共产党的大忙。
此言不虚,余汉谋阻挠琼崖游击队编入新四军,是想吞并或消灭这个和粤军掰了十年手腕的对手。
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达成了第二次合作协议,陕北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3个师。南方八省游击队则被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八路军集中在陕甘宁地区,改编相对顺利,而南方八省游击队在山区里打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有的藏于深山老林,一时联系不上;有的痛恨国民党,不愿接受改编;有的不相信时局的变化,抱着观望的态度。所以在改编过程中,颇费一番周折。
直到1937年10月,南方八省游击队才走出游击区,江南的游击队到皖南歙县之岩寺集结整编,江北的游击队分别在湖北黄安七里坪和河南确山县竹沟集结改编。
全军编为4个支队10个团(含四支队手枪团),共1.03万余人,各种枪械6200支(挺)。
其中,第一支队由湘鄂赣粤四省游击队组成;第二支队由福建和浙江红军组成;第三支队由闽西红军组成;第四支队由红二十八军和豫南游击队、鄂东北挺进师组成。
按改编方案,琼崖属于广东,琼崖红军游击队应和活跃在油山的闽粤边游击队合编为一个营,划入新四军第一支队。
可是,令人不解的是,琼崖红军游击队并没有被编入新四军,直到第二年12月,才被国民党当局改编为非正规军编制的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
是因为部队人少不受当局重视吗?答案是否定的,不过人少是事实,不但人少,而且少得可怜。
冯白驹等人脱险后,在琼山等地又打了四年的游击战,虽然成立了琼崖红军司令部,但仅有一支六十多人的部队,到国共第二次合作前,人数仍是不足两百。
抗日战争爆发后,冯白驹接到中央和广东省委的指示,致函琼崖国民党当局,主动提出琼崖国共两党谈判的主张。
一开始双方谈得还算和拢,琼崖红军游击队预定于1937年9月乘船离开琼崖,北上到安徽歙县岩寺,改编为新四军。
可在这个时候,琼崖当局突然逮捕了冯白驹和其夫人曾惠予,并将他俩关进了琼山县监狱。
冯白驹一生有三段婚姻,第一任妻冯惠秋,1929年在秀英康安村为了掩护冯白驹等人转移,被国民党军警逮捕,牺牲于府城;第二任妻子王惠周,是母瑞山25个幸存者之一,下山后第二年,也是为了掩护冯白驹,不幸被反动民团抓捕杀害;第三任妻曾惠予于1936年和冯白驹结婚,解放后官至副厅级。
这三位女性,姓名中间都带有一个惠字,暗合贤内助之意。她们和丈夫并肩作战,至死无怨无悔。可以说,没有她们的帮助,就没有拔剑南天起的冯白驹。
“两广事变”失败后,张达随陈济棠潜居香港。1937年,张达回到军界,被任为第62军军长兼琼崖守备司令,率部驻守琼崖。
相对蔡廷锴和陈汉光而言,张达在治琼方面比较温和,有点政声,对共产党人不抱有斩尽杀绝的态度。
抓到冯白驹,张达劝降不成,并不起杀心,而是将冯白驹送回监狱。
凭心而论,若是别的粤军将领,为了邀功请赏,此时完全可以找个理由处死冯白驹,以绝后患。何况,这也是张达新主子余汉谋的意思。
正是因为张达顾全大局,抚而不杀,给了中共营救冯白驹的机会,也让冯白驹在监狱里收了一员大将。
这个大将就是后来琼崖纵队的副司令吴克之,1955年大授衔时,他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
张克之原在十九路军服役,1931年被选调到黄埔燕塘军校学习。毕业后又被分配到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担任少尉排长和中尉连附,因揭发连长贪污之事,遭到打击报复,被免职遣返原藉。
1937年夏,吴克之回到海口,经同乡引见,在琼山县政警队任队长。经老同学符哥洛介绍,于1937年9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冯白驹被捕期间,他奉命暗中保护,若是迫不得已,就率部劫狱。
幸运的是,在周恩来、叶剑英等中共领导人的营救下,国民党政府迫于舆论压力,释放了冯白驹夫妇。
翌年,吴克之身份暴露,离开琼山县政警队,进入抗日根据地,加入琼崖红军游击队。
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成立后,他被任命为抗日独立队第三中队中队长。
他率部英勇杀敌,屡立战功,先后出任大队长、支队长之职。
冯白驹虽然被释放,但琼崖当局在蒋介石和余汉谋的授意下,自恃拥有兵力上的优势,不答应红军游击队提出独立自主的改编条件,拒绝承诺为红军游击队北上提供便利,并指定红军游击队开赴海口接受改编。
冯白驹识破国民党想吞并红军游击队的阴谋,一边予以揭露,一边据理力争。
因谈判达不成一致,以至拖了九个月之久,而新四军早已组建完毕,开赴抗日前线了。
1938年9月,海南岛局势骤然紧张,日机轰炸海口、府城及演丰、塔市等地的城镇和农村,月底,日舰进犯榆林港。
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为了保卫广州,驻琼崖的张达奉令率部渡海北上。
留守琼崖的军队仅有两个保安团,包括其他杂牌武装,总兵力不足4000人,战斗力非常脆弱,不足以抵挡日军进攻。
国民党琼崖保安司令王毅主动找冯白驹谈判,希望琼崖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协力抗战。
10月22日,经过最后一轮谈判,琼崖国共两党达成了如下的协议:一,琼崖国共合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抗日;二,琼崖红军游击队取消番号,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在政治上组织上保持独立自主;三,独立队为一个大队建制,下辖三个中队,冯白驹任独立队队长,独立队和三个中队的队附职由国民党选派,但须经共产党同意;四,独立队部设一个政训处(或室);五,国民党当局按一个营的编制每月发给独立队军饷8000元。
至此,琼崖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琼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